努努书坊

繁体版 简体版
努努书坊 > 鲸落 > 第12章 末风(11)

第12章 末风(11)

章节错误,点此举报(免注册),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,请耐心等待,并刷新页面。

一、

能来听书的人也最是爱看热闹。此时已有不少人回过身,瞅着一个醉汉在路中央被一年轻人用鞭子抽得血肉模糊。一经掸开,人们才知那鞭子从半截处至尾端都有尖刺。或许是因为执鞭人手劲大,鞭子舞在空中猎猎作响。

方才装作醉得犯浑的中年男子,此时吃痛,反倒不像是喝晕了的样子,分明是清醒的。见那侍从下手极狠辣,一鞭下去男子便皮开肉绽,并没有人敢插手此事。

但不少人正站在路边围观议论,说书人的声音一时间都被盖过去几分。只不过总还是有更爱听宫闱秘事的,哪怕这故事讲了这么久,跟最初要说的谢少爷也扯不上多大关系。

“许家要太子之位十拿九稳,那不得往宫里送帮手吗?虽说许家如今没什么适龄女子,可跟他们有姻亲的谢家有啊。”

粉衣女子对眼前身着蓝衫之人说道:“您可以在此处等我一下吗?”

见眼前人点头,她便去寻了自己那正打到兴头上的近侍,嘱咐几声。只见近侍停了手,不知动了哪处关窍,使得鞭子上的尖刺瞬间贴服下来。那人将软鞭在男子身周捆绑牢固,不影响行走但绝无挣脱可能,然后踹着那男子,就这么走远了。

粉衣女子回转过来,行至蓝衫女子身旁,像是还有些犹豫,但仍然开口道谢:“多谢女使出手相助,那玉牌对我来说很重要。”

谢堂渊轻轻摆手,示意无需挂怀:“无妨,我也丢了东西。”

这声音比之朔朝多数高门贵女,要更清亮一些,没有拘束之感。

只听说书人还在讲:“这姻亲是跟谢二爷之女所结,最好的选择当然是谢二爷一脉。但谢二爷膝下女儿,只剩前不久才从民间寻回的、早年间走丢了的二女儿,而且还是妾室所生,如今已耽误了最佳的嫁娶年纪。”

小谢听到此处神色一凛,继而对面前的女子发出邀请:“我已让侍者寻回丢失之物后,把那小贼一并抓来。可否请这位小姐,与我同去二楼等候?”

那女子福身行礼,答道:“正有此意。”

两人一同往咏香阁二楼去,期间还有说书人的声音传来:“许家不嫌弃谢家二房庶女,正与谢府议亲,要让这庶女去续上她嫡姐当年姻亲。如此,便可借着与淑妃娘娘商议赐婚事宜的由头,把谢家大爷之女带入宫中。这不马上就被圣上慧眼识珠,不久便成了美人娘娘......”

谢少爷身体虚弱,许瑶却康健。一路往二楼行去,他只走得慢些,并刻意忍下自己疲惫时的喘息。跟在他身后的粉衣女子并未察觉异样。

两人在二楼开了一间窗子开在说书铺一侧街道的小包房,点了少量茶点。待茶点上齐、不再有人出入后,才开始说话。

粉衣女子摘下覆面的幕篱,随手放在一旁。她看似很从容地站起身,对着小谢认真行了拱手礼,自报家门道:“尚仪局,阮岑。”

谢堂渊心头微动,面上并无变化,心想那玉牌也确非寻常人家能有的物什,一边起身回礼:“谢府,许瑶。”

阮岑闻言几不可察地皱了一下眉,抬头看向对面。只见那人并无异状,这才敛了神色。

两人一时之间相顾无言,各自落座。

二、

不多时,清忧郡主已携被她用鞭子捆缚的男子行至位于西城的龙城府衙门口。

朔朝推行一州两郡之策,以一州知府统领协调该州下辖的两郡,州名以府衙所在地为准。比如先帝第三子封地为金城郡,他也称金城王。金城与京西郡合属一州,府衙设在京西城,于是州名被定为京西州。

如今北地的旧燕名义上由皇帝母族邵家管辖,不设州郡,通常只用于流放犯人。除却旧燕一带,朔朝共有八州十六郡。

龙城为都城。京中无小事,故而此地并不单独设郡守郡尉等职,小案件均由知州协同龙城卫受理,再交由大理寺审判,事涉官员的大案则需呈递至刑部审理。

人多的地方难免有贪嗔痴念,天子脚下一切太平只是个理想化的愿望。

因祸得福的是,前些年西北战事又起,打打停停之间,今上决意将各地守城之卫分批抽调入西北军营历练。此番战场归来,龙城卫一扫先帝时的颓丧之相,巡查抓捕时手段了得,龙城知州才不至于被繁重事务累趴下。

张庆澧等在府衙门口,也不着急见知州。

守在府衙门口的两名衙役看着她,只觉得好生奇怪。这人身量虽小、年纪也不大,但看上去不像是受了什么苛待的样子,身上沾的血恐怕都是脚边那男子的。这年头竟还有打人者主动来投案的?

只见这人时不时踢一脚脚边被捆成粽子、正吱哇乱叫哭天抹泪的男子,却既不敲登闻鼓,也不诉苦喊冤,就这么杵在石狮雕像旁,颇为无聊的样子。

三、

与此同时,檀莺追着那偷盗了玉牌以及养魂之玉的小乞儿,已经穿过了整个与西市相连的南市,又往东进了南城。她自然不是追不上或抓不住,只是早早逮住这一个益处不大。

谢堂渊在这类事上向来习惯于追根究底。

檀莺一边感叹着这小娃娃能跑又机敏,还知道在坊市间迂回着甩掉尾巴,一边不露身形地仍然压了自己的步子跟在不远处。直到以她的眼力已经能看见远处的内城墙和护城河时,那小孩才钻进了南城一处院落。

院子看上去有小两进,没有后院,但还是明显比普通人家的一进小院占地大一些。而且这还是个与周围人家都不共墙的独立院落,连围墙都略高于别家。只是因为南城也有留宿上京赶考者的书院,有几个为了安静的环境也肯多用些材料,所以不算特别突兀。

前院向南,倒是甚少遮蔽,一眼就能看明白。但从外面也能瞥见,正院里所植树木可就不算少了,也不知是多少年的老树,枝繁叶茂到恐怕能遮得院内不见阳光。

『加入书签,方便阅读』