努努书坊

繁体版 简体版
努努书坊 > 大宋嫡子 > 第四十章 观念的碾压

第四十章 观念的碾压

章节错误,点此举报(免注册),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,请耐心等待,并刷新页面。

以往他对这个说法还是懵懵懂懂,今天在朝堂上跟那些大臣们激辩论战,才算是平生第一次真正理解了啥叫“保守僵化”。

它其实就是士大夫集体意识的保守僵化,不肯接受新观念与新办法,只要日子还能勉强凑合下去,就绝对不愿意主动改进。

在赵德昭看来,大宋朝廷这种古代政府对于绝大部分民间经济活动,基本上是采取放任自流的态度。

其结果就是经济活动的无政府状态,以强凌弱,以大欺小,奸诈欺骗横行,以及诉案频发,朝廷官府需要为此承担巨大成本,消耗海量资源,明显就是亏本买卖。

究其根源,并非是政府的意愿与能力问题,而是政府并不懂得,如何从对经济活动的监管中获取直接的实际好处。

得不到好处的事情当然就没有动力去干,这一点是古今并无不同。

像盐铁这两样商品,汉代发明出了专卖制度,政府可以从中获取不菲的财政收入,历朝历代可不就管控得挺严的嘛,官府打击走私积极着呢,到了唐代还把酒、茶给加进专卖了,到了宋朝连醋都成高价专卖商品了。

这么说吧,在大宋你要是吃饺子喜欢蘸醋,那一准儿是家里有矿!

而“契税”,就正好可以解决“古代朝廷如何从监管经济活动当中得利”的问题,说到底就是一个新的观念而已,这就是换个脑子的事情,真没有多复杂!

当然,“政府监管”肯定会带一些新的弊端,比如官吏从中贪污舞弊什么的,这些肯定是免不了的,只能想办法尽量压制。

但有一点,赵德昭是敢肯定的:再差的监管也好过没有监管,再差的秩序也好过没有秩序!

至于被赵光义拿来作为反对理由的“说得好听,但落地实施极难”,赵德昭自己其实是一丁点都不担心的。

“契税”最早是在17世纪初的荷兰实施,难道这时的宋人就比那时的荷兰人要蠢笨了,所以人的问题肯定不成为问题。

至于技术水平不同,那也同样不是障碍。那个年代荷兰的技术水平,也没比现在的大宋高到哪里去,一样是没有电话电报电脑,交通基本靠走,通讯基本靠吼,人家那技术条件不就实施得挺好的?荷兰政府甚至就靠着这个解决了财政困难。

那时候的大宋能行,现在的大宋没有理由不行。

更甚至,赵德昭早在提出契税方案之前,就已经设想好了各种实施细节,完全可以排除绝大部分人为的干扰因素。

在21世纪,人们普遍懂得:制度设计是可控的,人为干扰是不可控的,应该用前者尽量压缩后者的存在空间,从而保证行政系统的相对高效与廉洁。

——而这样一种认知,才是赵德昭相对这个时代的那些反对者,在认知层面上的彻底碾压!

……

回到府中,赵德昭径直钻进书房,开始动手干活。

他这次不是写字拟方案,而是改为作画。

王修芝照例在旁伺候笔墨,她一边给赵德昭磨墨,一边偷眼窥看丈夫的工作内容。

她发现自家相公作画与别人不同,他是用一根硬毫小笔在纸上精描细画,那仔细劲儿跟女人刺绣没差别,画出来的只有一个比小孩手掌握还小的长方形复杂图案,画好一张后又是一张,每张的图案样式稍有不同,反正是怎么看怎么怪。?

<!--17k::-->

『加入书签,方便阅读』