努努书坊

繁体版 简体版
努努书坊 > 兰亭集序 > 第43章 行路难

第43章 行路难

章节错误,点此举报(免注册),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,请耐心等待,并刷新页面。

第二日三人起的依旧很早,谢景明按照昨日的想法把这件事告诉了陶砚直。

陶砚直觉得谢景明这办法很好,三人商议了一回,陶砚直又补充了谢景明遗漏的地方——先暂缓收税,或是后期用其他东西代替银子交税。

谢景明上报给钦明帝的时候,钦明帝直接大笔一挥说是叫免了这半年的税钱。

百姓们听说自然开心了一些,不过如今重灾压头,再开心也开心不到哪里去,只不过是聊有慰藉罢了。

敲定好细节之后,谢景明先叫来了颜则杨,告诉他准备找河找水,然后叫当地的有钱人捐出些钱来安顿百姓。

为了防止出什么差错,三人准备兵分两路,陶砚直跟着颜则杨去解决百姓的生计问题,谢景明则和周兰亭一起去查看附近的水池小河,看看能不能将水引进田地里。

交代完了之后,谢景明同周兰亭就按照颜则杨给的荆州河图离开了。

两人这一行很顺利,临近旱地有一个稍大一点的水淀,虽然水位已经下降了大半,但是里面的水抽干之后也足够浇几百亩的地了。

田地临近河的百姓已经用水桶打水来浇地,但是因为力量弱小,所以浇得那些水显得杯水车薪。

一天下来,两人找到能用的河就两个,因为范围实在是太大,两个人只用一天的时间也完不成什么。

谢景明在手中得图上做了标记,然后在回来的路上边走边对身边的周兰亭说:“这样下去不是办法。这里能用得上的小河就这么两条,旱地这么多,这些水是远远不够的。”

周兰亭道:“明日叫锦衣卫扩大范围一同寻找,其余的便叫人打井汲水。”

谢景明眼下也想不出更合适的办法,只好点了点头。

谢景明和周兰亭回到家,看见的却是一脸气色的颜则杨。

谢景明看他的表情便猜到出了事,于是问道:“颜大人看起来脸色不大好,发生什么了?”说着环顾四周,没看见陶砚直的人影,“陶大人呢?”

颜则杨听见问,便愤愤的说:“今日我和陶大人兵分两路。我去找富贾乡绅,陶大人去开仓施粥。可谁知到了那有钱人家里,人家却根本不拿正眼看人——虽然言语间十分恭敬,而且看起来礼数周全叫人挑不出错处,可就是能叫你感觉到人家看不起你。后来说到要他捐钱,人家更是装糊涂,张口闭口就是家中不富裕,看着富丽堂皇,实际却是空架子,就是想拿东西压他都找不到借口。我一连问了好几家都是这样,虽然说辞不一,但就是不愿拿钱出来。陶大人现在还没回来呢,也不知道他那边如何了……”

谢景明在心里叹了口气。

真是出师不利,这件事果然不是这么好做的。

不过谢景明也没再抱怨什么,沉吟片刻只是说:“那我明日再去找找这些人,今日大家都累了,先去歇息。陶大人那边我在这里等着就好。”

颜则杨也不好在说什么了,疲惫又忿忿不平的摇了摇头,然后就出去了。

谢景明和周兰亭对视一眼,两个人都没说话。

没过多久,陶砚直同样拖着疲倦的身子回来了。

所幸他那边的事情办的还算是顺利,三个人简单说了两句话,谢景明也劝说陶砚直去休息了。

他却还留着同周兰亭商议明日的事情。

一开始谢景明还担忧周兰亭的身体,怕他奔波了一整日晚上还熬着身体受不住。谁知周兰亭本人却丝毫不在意,只笑盈盈的说没事,然后便又与谢景明商议起来。

这件事乍一看似乎很简单,只消用身份压一压,再不济一人劝着捐一点便也有很多,可要是真做起来就会发现其实根本不是这么容易的了。

这些钱都在富户手里攥着,谢景明他们没什么正儿八经的由头叫他们非掏钱不可,捐钱这件事本就是讲究个自愿,有善心的就捐,就当作是积德,没善心的就罢了,也不好强迫。

况且这些富户大都是没什么善心的,若是这些人铁了心不给,那谢景明还真是束手无策。

总不能将那些士兵叫来把刀架在人家脖子上吧?

世上各种事情都讲究一个“理”字,现在谢景明他们处在“没理”的地方,就是真拿刀架在人家脖子上了,到时候被千人唾骂的也是他们。

这么一想,就连谢景明都觉得棘手。

周兰亭却分毫不见忧愁的神情——虽然平常谢景明也没见过他愁苦的模样。

周兰亭笑盈盈的说:“我知道殿下在烦恼什么,不过我倒是有个想法。”

谢景明立刻抬眼看他:“什么想法?太师说说看。”

周兰亭轻轻含了一口温和的茶水,用一双含笑的眼睛慢慢地说:“这样看来用温和的法子肯定是不行了,不如殿下不做不休,直接借此机会除掉这些人吧。”

谢景明有一瞬间的怔愣,不过也只是须臾之间,他就已经回过神:“太师此话何意?”

周兰亭嘴角微微上扬,眼神却比这几天的任何时候都冷静,准确的说是漠然:“你知道这些人做过什么么?”

谢景明看周兰亭的神色不似平常,于是语气也下意识的郑重起来:“什么?”

周兰亭慢慢的道:“这些人原本是有地的地主,他们把田地租赁给百姓,叫这些佃户缴租子,以此来赚钱。可是这些年来,每每上报家中人口数量时,这些地主隐瞒不报,来丈量土地时,也少算许多,这样就可以少交税,同时他们对佃户则极尽搜刮,恨不得叫佃户把收成全交给他们,而这样地主还不很善罢甘休,动辄对佃户打骂。更有甚者同官员勾结,贪污克扣佃户的口粮,上面的人只睁一只眼闭一只眼。”

『加入书签,方便阅读』